前不久,在广州这边的星海音乐学院举行了一场古典音乐会,好像是某外国乐团的演出。当天看《羊城晚报》,采访中央音乐学院一位资深的教授,那个教授说,听古典音乐,不一定要你听出音乐内涵表达的是什么,毕竟每个人的阅历,鉴赏水平是不同的,而且每个人的理解也不会和别人一模一样,只要你听进去了,认为它好听那就行了。记得以前在中学的音乐课本上,常看到介绍说某某世界名曲在旋律中表达了一种怎么样怎么样的画面,但我就感觉不到啊,只能从表面上感受到音节的起伏,完全不明它要表达怎样一种画面,没办法,没有相同的经历,是很难体会的。听日文歌也一样,我认为听日文歌并不一定要学日语,办公室的其他几个同龄的同事都听港台,就我听日文,她们问我听的懂不,我说听不懂,但好听。当然,如果要搞评论什么的,自然是要会日语才行。
说声优的歌好听吗?我自己绝对认为好听,而且胜过其他任何音乐形式。这个问题就像一些唱民族音乐的人瞧不起唱通俗的,一些唱通俗的人笑唱民族的人土一样,纯粹是个人喜好。其实,怎么样的音乐才是好,才叫“专业水准”?这些标准纯粹是人为定的,如果世界上只有我一人,那我绝对会把我喜欢的音乐类型定为正统音乐,把美声、民族和那种一天到晚情啊爱啊的港台歌曲那些划为旁门。唉..大家都认为这张纸是钞票,那这张纸就成了钞票,制造这种纸就是制造钞票也就成了一个“评判的标准”。认为声优的歌不如专业歌手,只不过是拿专业歌手的标准在评声优的歌唱水平,试想,如果世界上没专业歌手,一开始就只有声优那样“业余”的,就没这些问题了。所以偶一向都认为,标准都是由人定的,不要用一些先入为主的标准去评判后来的事物,一切东西,只要自己喜欢,那在自己心里,它就是最好的,管它什么别人的评论...